城隍庙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何,获得过哪些荣誉称号?
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输入关键词搜索。
上海城隍庙的历史传承由来,是否千古悠长?
上海城隍庙的历史的确悠久,相传在三国时期,吴主孙皓就建立了神祉。到了唐代,上海地区正式建造了城隍庙。不过,上海城隍庙的起源众说纷纭,至今并没有明确的定论。
传说三国时期,吴主孙皓在上海筑城时,遇到海潮汹涌,于是建神祉祈求海神庇佑。后来果然风平浪静,吴主孙皓便在神祉的基础上建造了一座庙宇,供奉西汉大司马霍光,以镇压海潮和海怪。
到了明朝永乐年间,上海城隍庙正式改为城隍庙,供奉城隍神秦裕伯。此后的几百年里,上海城隍庙屡遭战火破坏,但都得到了重修和扩建。
新中国成立后,上海城隍庙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。1966年,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城隍庙大部分神像遭到破坏。1994年,上海城隍庙修复委员会成立,对城隍庙进行了逐步修复和开放。
如今,上海城隍庙已经成为上海市的一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,也是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。
上海城隍庙供奉的主神是谁?为何有此说法?
上海城隍庙供奉的主神是秦裕伯。秦裕伯是南宋抗金名将,被誉为“民族英雄”。
关于秦裕伯被供奉为上海城隍神的传说有很多。其中一种说法是,秦裕伯死后,他的魂魄不愿离开上海城,继续保护着上海百姓。另一种说法是,元朝末年,上海发生大瘟疫,秦裕伯显灵救助百姓,于是被上海百姓尊为城隍神。
上海城隍庙经历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或变革?
上海城隍庙经历了多次重大历史事件和变革,其中包括:
明朝永乐年间:城隍庙由金山庙改为城隍庙,供奉城隍神秦裕伯。
清道光年间:城隍庙不断遭受到战火破坏,道光二十二年,英军攻陷吴淞,将城隍庙作为驻地,殿堂被破坏一空。
同治四年、七年、民国十一年:城隍庙重修。
新中国成立后:城隍庙关闭了大殿以外的其他各殿,保留了神像。
1966年: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上海城隍庙部分神像被全部毁坏。
1994年:上海城隍庙修复委员会成立,对上海城隍庙逐步进行修复和开放。
上海城隍庙获得了哪些荣誉称号?这些荣誉称号有何特殊意义?
上海城隍庙获得了以下荣誉称号:
荣誉称号 | 授予单位 | 授予时间 |
---|---|---|
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| 上海市人民政府 | 2002年 |
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| 国家旅游局 | 2003年 |
全国文明单位 | 中央文明委 | 2004年 |
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| 国家宗教局 | 2006年 |
首届全国和谐寺观教堂 | 国家宗教局 | 2007年 |
这些荣誉称号充分肯定了上海城隍庙在文物保护、旅游发展、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。这些称号不仅是荣誉,更是激励上海城隍庙继续传承传统文化,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动力。
上海城隍庙的建筑布局有何特色?为何如此设计?
上海城隍庙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,体现了明代建筑风格,整体上看,上海城隍庙前后共三进:
第一进:供奉的是霍光。
第二进:供奉的是秦裕伯。
第三进:是城隍夫人。
整体坐北朝南,内部有大门、二门、戏楼、大殿等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,庙内主体建筑有大殿、元辰殿、父母殿等十二个殿堂,总面积约三千余平方米。
这样的建筑布局主要出于以下考虑:
凸显主次分明:大殿是城隍庙的主体建筑,供奉着主神秦裕伯,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位置。其他建筑物则依次排列在主殿的两侧,辅佐主殿。
方便信众参拜: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布局合理,信众可以按照顺序逐一参拜,不会迷路或混乱。
增强视觉效果: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层层递进,形成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,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。
上海城隍庙的建筑布局科学合理,既体现了传统建筑的精髓,又满足了信众参拜的需要。
如需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使用本站搜索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