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园的建造缘由揭秘:老父亲的安乐窝还是权贵的显示场?
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输入关键词搜索。
引言:普天下老父亲的愿望都是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,潘允端也不例外。豫园作为上海现存的唯一的明代园林,恰是潘允端为给父亲修建的安乐窝。那么这处私人宅邸为何而后易主,成为如今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?是历代权贵的显示场,还是岁月的侵蚀与风雨的洗礼的结果?我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豫园的历史和 EVOLUTION [进化]。
建造缘由:潘允端的孝心还是另有所图?
潘允端,嘉靖四十年(1561)年的进士,官至四川布政使。其于嘉靖三十八年(1559)年建造了豫园,最初名为“潘氏住宅”,后取自《诗经·小雅·湛露》中“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,有斐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,改名为“豫园”。豫园建设之初,潘允端经常引领同僚以及文化名人聚会吟诗作对,也使得此地一时名声大噪。
但建造豫园的真实意图,有人说是为了奉养年迈的父亲,又有人说,在潘允端那里,豫园不仅仅是供父亲享乐养老、招待同僚的地方,更是他希望通过豫园的建造展示自己的权势,谋求仕途上的更进一步。
中国风水学在豫园的微妙运用
所有中国人都会关注风水在生活中的作用,潘允端也不会例外。在豫园中,随处可见风水先生留下的痕迹。
1. 万花楼:豫园中的制高点,是园中最高的建筑,被称作豫园的“龙头”。在风水学中,高者为“尊”,故而万花楼凸显了豫园的“中枢”地位,也暗合“人杰地灵”的传统观念。
2. 会景楼:顾名思义,会景楼,是用来观景的。纵观整个豫园,只有会景楼能够将园中美景尽收眼底。
3. 玉玲珑:豫园中的名石,寓意“玲珑剔透”、“财源广进”。它的摆放位置在会景楼的西北角,代表着“财源广进”,风水学中西北方位主财。
园林布局匠心独具,差异化风格兼收并蓄
豫园的园林布局追求多样化,既有江南园林的婉约秀美,也有北方园林的雄浑大气,可以说是体现了中国南北园林风格的“大融合”。
1. 三穗堂景区:园林中最具标志性建筑群,展示了“明代豪宅”的格调,代表了江南园林风格。其中的水榭长廊、古戏台临水而建,给人仿佛置身水乡的感觉。
2. 万花楼景区:以万花楼为中心,融合了北方园林的气势磅礴和江南园林的精致细腻。登上万花楼,俯瞰整个豫园,有“一览众山小”的既视感。
3. 点春堂景区:小巧玲珑的建筑群,承载了重大的历史意义。作为小刀会起义指挥部,点春堂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。
名胜古迹应接不暇,过往文化如潮涌来
豫园各个景区中分布着众多的名胜古迹、亭台楼阁,每一处都留下了历史的印迹,诉说着过往的文化。
名胜古迹:
1. 豫园九曲桥:著名的公众观景景点,也是园内的必打卡地之一。
2. 仰山堂:以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的“武陵仰山”为名,是潘允端为父亲建造的寿堂。
3. 留耕堂:潘允端之子潘季驯所建,因其清廉为官而得名,寄托着“留耕读”的愿望。
亭台楼阁:
1. 五云楼:位于万花楼东侧,曾是潘允端家藏书的地方,是海派绘画的诞生地之一。
2. 明霞阁:著名的戏曲表演场所,园内的古戏台上常常会有昆曲表演。
3. 壶中天地阁:园内独特的袖珍建筑,楼阁内只有3平方米的大小,是中国最小的园中园。
时光荏苒,见惯风云
豫园历经五百年沧桑,其园林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也随之不断演变和更新:
1. 明嘉靖三十二年(1553年):潘允端初建潘氏住宅。
2. 明万历年间(1573-1620年):潘允端扩建住宅,并改名为豫园,成为私人宅邸。
3. 清康熙十年(1671年):豫园易主,成为潮州富商王大有住宅。王大有重修豫园,留下抬头仰望栏杆雕刻,抬头仰望栏杆雕刻,看到“灵石万载”、“参天云霞”等字样。
4. 清同治年间(1862─1874年):豫园成为怡和洋行的仓库。
5. 1956-1986年:豫园开始大规模的修缮和复原工作。
6. 20世纪80年代:豫园正式开园,对外开放。
豫园作为上海现存唯一的明代园林,其布局精巧,景观秀丽,且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,堪称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珍品。
豫园的建造缘由,你更倾向于哪种说法:老父亲的安乐窝,还是显示权势的展示场?欢迎大家来评论区讨论,分享你的观点和见解。
如需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使用本站搜索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