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峪关的关城和悬壁长城,各自有哪些独特的亮点?
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输入关键词搜索。
嘉峪关关城:屹立西陲,雄冠古今
在茫茫戈壁之中,坐落着嘉峪关关城,宛如一位威武的巨人,守护着古老的丝绸之路。作为明代长城的终点,嘉峪关关城有着许多独一无二的亮点,吸引着无数游人竞相前往。
1. 军事要塞,固若金汤
嘉峪关关城建于明洪武五年(1372年),占地面积33500平方米,由内城、外城、瓮城和箭楼等组成。其建筑之坚固,防御之严密,令人叹为观止。
1. 坚固城墙:关城墙高10米,厚6.5米,顶部设有垛口和女墙,用来瞭望敌情和抵御外敌进攻。城墙周围还有护城河和吊桥,可谓易守难攻。
城墙部分 | 高度(米) |
---|---|
外城墙 | 10 |
内城墙 | 10 |
翁城墙 | 9 |
2. 瓮城防卫:在关城外侧有东、西两个瓮城,就像两个屏障,保护着关城。外敌攻城时,必须先通过瓮城才能进入关城,增加了攻破的难度。
瓮城部位 | 所在位置 | 作用 |
---|---|---|
东瓮城 | 外城东侧 | 防御东侧的进攻 |
西瓮城 | 外城西侧 | 防御西侧的进攻 |
3. 箭楼雄壮:关城正中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箭楼,高达17米,共七层。箭楼不仅是军事防御设施,也是关城的标志性建筑,威严雄伟,气吞山河。
箭楼部分 | 高度(米) | 用途 |
---|---|---|
底层 | 4.5 | 屯兵 |
2-6层 | 1.5 x 5 | 防御敌人 |
第七层 | 1.2 | 瞭望 |
2. 建筑典范,巧夺天工
嘉峪关关城不只是军事要塞,更是古代建筑的杰作。其精湛的工艺和巧妙的设计,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。
1. 砖石并用:关城墙体采用砖石并用,外层用青砖包砌,内层用黄土夯填。砖石结构坚固耐用,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。
墙体结构 | 用途 |
---|---|
外层青砖 | 加固墙体,抵御外敌 |
内层黄土 | 夯筑墙体,降低成本 |
2. 飞檐斗拱:箭楼建于城墙之上,造型精美,檐角飞翘,斗拱层层叠叠,体现了明代建筑的艺术特色。
飞檐斗拱特点 | 作用 |
---|---|
飞檐出挑 | 遮阳避雨,美化建筑 |
斗拱层叠 | 支撑檐部重量,增强建筑稳定性 |
3. 拱门飞廊:在城墙内侧有拱门飞廊,连接各个城楼和箭塔。飞廊宛如空中走廊,既方便守城士兵巡逻,又成为关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拱门飞廊作用 | 特点 |
---|---|
连通城楼箭塔 | 方便士兵巡逻 |
空中走廊 | 俯瞰城内全景 |
风景线 | 靓丽的建筑元素 |
3. 历史见证,厚重悠久
嘉峪关关城历经数百年风霜,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。
1. 西域门户:明朝初年,元朝残部退守西域。嘉峪关作为长城西端的要塞,扼守丝绸之路,成为西域门户,守护着中原地区的安宁。
西域门户作用 | 历史意义 |
---|---|
扼守丝绸之路 | 保障东西方贸易 |
防范外敌入侵 | 维护国家安全 |
2. 战略要地:嘉峪关地处甘肃和新疆交界处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历代王朝在此驻扎重兵,把守边关,防止外敌入侵。
战略要地优势 | 军事意义 |
---|---|
扼守东西通道 | 控制丝绸之路 |
屏障中原地区 | 抵挡外敌入侵 |
3. 丝路咽喉:嘉峪关位于丝绸之路中线,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。从这里出发,商旅们可以前往中亚、西亚和欧洲,将中国的丝绸、瓷器等商品远销海外。
丝路咽喉作用 | 经济意义 |
---|---|
东西方贸易中心 | 推动经济发展 |
文化交流桥梁 | 传播中国文明 |
4. 书法名胜,别具一格
嘉峪关关城不仅是军事要塞和历史见证,还是一座书法名胜。
1. 贴金对联:关城门洞上方悬挂着一副贴金对联,上面写着“天下雄关”四个大字,笔力雄健,气贯长虹。这幅对联出自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之手,是关城的镇之珍宝。
贴金对联特点 | 书法价值 |
---|---|
王羲之真迹 | 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|
贴金装饰 | 彰显对联的尊贵 |
2. 戈壁碑刻:在关城外不远处,还有一块“嘉峪关”三个大字的石碑,耸立在戈壁之中,苍劲有力,气宇轩昂。石碑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,是嘉峪关早期重要的文物遗迹。
戈壁碑刻特点 | 书法价值 |
---|---|
颜真卿真迹 | 书法艺术史上的教科书 |
戈壁背景 | 增强碑刻的苍劲豪放之美 |
3. 游记题字:历代文人骚客游览嘉峪关,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和题字。这些题字墨宝散落在关城内外,为古朴的嘉峪关增添了一抹文化底
如需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使用本站搜索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