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了解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吗?这道菜是茴香豆?还是茴香酱?
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输入关键词搜索。
导读:鲁迅先生笔下的《孔乙己》是教科书中一篇家喻户晓的短篇小说,文章以饱含辛酸的笔调,塑造了一个小人物孔乙己的形象。在人们津津乐道于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时,却鲜有人对文章中提到的茴香豆的具体含义刨根问底。那么,这茴香豆究竟是何方神圣,是香气四溢的豆子,还是酱香浓郁的调味品呢?带着这个疑问,笔者将深入探究鲁迅笔下的孔乙己,拨开茴香豆的神秘面纱。
茴香豆,是豆子还是酱?
《孔乙己》:“茴香豆的茴字,有四种写法,你知道吗?”
这个问题乍一看似乎很容易回答,但细究之下却颇具难度。鲁迅笔下的《孔乙己》一文中,孔乙己经常出入咸亨酒店,而咸亨酒店的一大特色便是茴香豆。茴香豆,顾名思义,就是用茴香作为主要成分制作而成的豆子。鲁迅文中并未明确说明茴香豆的具体形态,是香脆可口的豆子,还是醇香浓郁的酱料?
为了探究茴香豆的真面目,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,发现茴香豆的形态不一,既可以是豆子,也可以是酱料。茴香豆豆子,又称茴香丸,是一种用茴香、花椒、桂皮等香料制成的零食,口感香脆可口,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。而茴香豆酱则是一种用茴香、大豆等原料制成的酱料,味道醇香浓郁,可用于烹饪各种菜肴。
那么,鲁迅笔下的茴香豆究竟是哪一种呢?笔者认为,文中提到的茴香豆很可能是豆子,原因有二:其一,茴香豆豆子是绍兴地区的一种传统小吃,与文中描述的咸亨酒店的地域特征相符。其二,文中孔乙己经常在咸亨酒店赊账吃茴香豆,如果茴香豆是价格昂贵的酱料,以孔乙己的经济状况,恐怕难以经常赊欠。
当然,这只是笔者的个人推断,鲁迅先生并未在文中明确说明茴香豆的形态,茴香豆的具体含义,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
孔乙己为什么爱吃茴香豆?
《孔乙己》:“他府里现在单单剩下一个年老的妈,样子比孔乙己却要好得多。孔乙己站柜台里面,用指甲蘸了蘸酱油,在柜台板上写下“茴香豆”三个字。旁边一个顾客道:“孔乙己,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。”孔乙己苦笑了一下,说:“还没吃呢”。
孔乙己作为一个潦倒的读书人,为何偏偏对茴香豆如此情有独钟?笔者认为,这可能是因为茴香豆既能填饱肚子,又能慰藉心灵。
茴香豆豆子香脆可口,价格低廉,非常适合孔乙己这样的贫寒书生。当孔乙己饥肠辘辘之时,一碟茴香豆就能缓解饥饿。茴香豆中所含的茴香,具有健脾开胃、理气散寒的功效,可以减轻孔乙己的身体不适。
除了果腹的作用外,茴香豆还能给孔乙己带来心理上的慰藉。茴香豆是文人雅士的常见零食,在孔乙己看来,吃茴香豆是一种风雅之事。虽然自己穷困潦倒,但依然可以享受茴香豆的美味,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孔乙己的精神需求,给予他一丝慰藉。
茴香豆的四种写法,你能写出来吗?
《孔乙己》:“茴香豆的茴字,有四种写法,你知道吗?”
《孔乙己》中,孔乙己自以为是地向酒客们炫耀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,这四种写法分别是:
1. 茴(huì):这是茴香豆的常用写法,也是简化后的写法。
2. 囘(huí):这是一个异体字,与茴相通,在古代文献中比较常见。
3. 回(huí):这是一个偏旁相似的字,与茴相近,在书法中经常使用。
4. 囬(huí):这是一个古字,也是茴的异体字,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。
笔者认为,鲁迅先生在这里提到茴香豆的四种写法,有以下两层含义:
其一,反映了孔乙己的书呆子气。茴香豆的茴字本来只有两种常见的写法,但孔乙己却硬生生地说出了四种写法,这体现了他自以为是的性格。
其二,寓意着孔乙己的人生道路坎坷,犹如茴香豆的茴字一般,有不同的写法。孔乙己的人生充满了波折,有得意之时,也有失意之时,这四种写法正象征着他人生的起起伏伏。
百草园和三味书屋,孔乙己的乐园还是伤心地?
《孔乙己》:“他身穿一件破旧的棉袍,上面满是油渍,脸上和身上都沾满了酒气,显然是刚刚喝过酒。他站在咸亨酒店的柜台后面,用手指在柜台上写着什么。旁边站着几个客人,看着他写字。”
百草园和三味书屋,是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乐园,在他的回忆中,这两个地方充满着欢声笑语。对于孔乙己来说,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却可能是不堪回首的伤心地。
孔乙己虽然自称是穷秀才,但他却连秀才的身份都未曾考取。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,孔乙己这样的身份非常尴尬,既不被读书人认可,也不被普通民众认可。他经常出入咸亨酒店,以茴香豆佐酒,一方面是出于无奈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。
在百草园,孔乙己曾目睹过闰土的父亲偷西瓜吃。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,却映射出了孔乙己的无奈和悲哀。他自诩读书人,却无力改变社会的黑暗和腐败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违法乱纪。
在三味书屋,孔乙己曾被先生称为“窃书贼”,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屈辱。孔乙己虽然贫穷,但他有着读书人的尊严。先生的误解,深深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,让他觉得自己在三味书屋里永远抬不起头。
孔乙己的悲剧,是个人悲剧还是时代悲剧?
《孔乙己》:“我那时偶而看看他,总觉得他说话不大通,他身上一股朽腐霉烂的气味”。“他和别人说话,总是满口之乎者也,话里夹七八个字,动辄引经据典。”
孔乙己的悲剧,既是个人的悲剧,也是时代的悲剧。
从个人的角度来看,孔乙己的悲剧源于他固执己见、迂腐不堪的性格。他自以为是读书人,却不知已经脱离了时代发展的潮流。他拘泥于旧有的思想观念,不愿接受新事物,最终被社会淘汰。
从时代的角度来看,孔乙己的悲剧也是时代悲剧的缩影。在清末民初的动荡时期,孔乙己这样的旧知识分子找不到自己的出路,只能在夹缝中苟延残喘。他们既保留着封建士大夫阶级的清高和迂腐,又缺乏适应新时代的能力,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。
孔乙己的悲剧告诉我们,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,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,适应新的环境。固步自封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,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,才能获得成功和幸福。
亲爱的读者,读完这篇文章后,你对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和茴香豆有了更深的了解吗?你认为孔乙己的悲剧是个人悲剧还是时代悲剧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。
如需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使用本站搜索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