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门旅游景点图片(东望洋炮台的历史背景有哪些值得了解)
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输入关键词搜索。
东望洋炮台的历史背景:五个不容错过的问题
一、东望洋炮台:俯瞰澳门的历史之巅
屹立于澳门半岛最高处的东望洋炮台,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,默默见证着澳门的百年变迁。作为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,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印记,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前来探寻。
时 期 | 重 要 事件 |
---|---|
1622年 | 由传教士修建,原名 "São Francisco" ("圣方济各")要塞 |
1627年 | 荷兰人入侵澳门,要塞易名为 "Monte" ("山") |
1629年 | 修复后命名为 "Nossa Senhora da Guia" ("东望洋圣母") |
1935年 | 辟为炮台,增设了多门大炮 |
2005年 | 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|
东望洋炮台在澳门历史上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军事作用,是守护这座城市的坚固屏障。17世纪,随着澳门成为远东重要的转运港口,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。
防 御 对象 | 防 御 手段 |
---|---|
荷兰入侵 | 修筑外围堡垒,加固火炮阵地 |
海盗侵袭 | 加强警戒,部署瞭望哨 |
英军骚扰 | 使用大炮轰击,保卫澳门领土 |
八国联军 | 配合清军炮轰,协助抵抗 |
东望洋炮台最初只是一座修道院,后来才被加固为炮台。它还兼具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功能——灯塔。炮台上的灯塔自1865年起就开始指引过往船只。
灯 塔 建立 | 照 明 范围 |
---|---|
1865年 | 约 20 海里 |
1910年 | 约 30 海里 |
1996年 | 约 56 海里 |
东望洋炮台与天主教有着密切的联系。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,它曾是天主教传教士在远东的重要据点。炮台内至今仍保留着建于1622年的圣母堂,是澳门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之一。
教堂名称 | 历史渊源 |
---|---|
圣母堂 | 建于1622年,历经多次重修 |
十字架礼拜堂 | 建于1623年, 供奉十字圣木 |
圣方济各小教堂 | 建于1627年,为炮台守军而建 |
海事博物馆 | 展示澳门航海历史和文化 |
1999年,澳门回归中国。东望洋炮台也迎来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回归。这座曾被葡萄牙占领多年的军事要塞,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,成为澳门回归的象征之一。
时 间 | 重 要 事件 |
---|---|
1999年12月20日 | 澳门回归祖国 |
2001年7月15日 | 东望洋炮台回归中国 |
2005年7月15日 | 东望洋炮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|
互动环节:
亲爱的读者们,你们还有什么想要了解东望洋炮台历史背景的问题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与我们分享你们的见解和观点!
如需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使用本站搜索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