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土楼圣地,领略承启楼的独特魅力
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输入关键词搜索。
探访土楼圣地,领略承启楼的魅力
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恋家的情结,故乡情、邻里情、乡土情、家园情与生俱来,融进了我们的血液里。一座土楼就好像是一座城堡,一座家族之城,土楼,不仅是闽西的一张名片,更是中国人魂牵梦萦的乡愁寄托。福建土楼已有上千年的历史,作为世界文化遗产,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神秘色彩。
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闽西人,今天就带大家。
承启楼起源之谜,为何历经百年屹立不倒?
承启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,已有360多年的历史。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,至清康熙年间竣工,历世3代,历时半个世纪才建成。而且它完全是用木材和夯土建造的,没有用一根钉子,却能屹立数百而不倒,这其中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秘密呢?
建造材料:承启楼的建造材料非常讲究,所用的木材大多是百年以上的杉木和松木,这些木材具有耐腐蚀、抗虫蛀的特性。夯土中还掺杂了糯米、石灰、桐油等材料,增强了夯土的粘性和抗震性。
结构设计:承启楼的结构设计也十分精巧。它呈圆形,共有四层,每层都有迴廊相连。墙体厚达1.5米,内部还设有防火墙,有效地防止了火灾的蔓延。
夯土技艺:承启楼的夯土技艺也是一绝。夯土时,工匠们会先将土层层铺设,然后用大木锤夯实。一层一层叠加起来,直到形成坚固的墙体。这种夯土技艺不仅可以增强墙体的承重力,还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。
经过精心的选材、巧妙的设计和高超的技艺,承启楼才能历经百年风雨屹立不倒,成为土楼建筑的典范。
承启楼的规模之大,如何容纳数千人居住?
承启楼的规模十分宏大,它占地面积5376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4600平方米。整座楼房共有3层,每层有套房72间,共有房间480余间。楼内还设有议事厅、祠堂、厨房等公共设施。
承启楼的大规模也体现了其家族之城的功能。承启楼最早是由叶氏家族建造的,随着家族的不断壮大,后代又不断在楼内加盖房间,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规模。
在鼎盛时期,承启楼内曾居住着上千人,几乎相当于一个村庄的规模。楼内各家各户互帮互助,共同生活,形成了一个和谐融洽的大家庭。
承启楼的用途之广,满足多样化的需求?
承启楼不仅规模宏大,用途也十分广泛。它不仅是叶氏家族的居住场所,还是族人的议事厅、祠堂、学校和避难所。
居住场所:承启楼是叶氏家族的居住场所,楼内共有房间480余间,可以容纳上千人居住。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套房,包括卧室、厨房、储藏室等,生活十分方便。
议事厅:承启楼内设有议事厅,是族人议事、解决纠纷的地方。议事厅位于楼房的中心位置,宽敞明亮,可以容纳数百人议事。
祠堂:承启楼内建有祠堂,是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。祠堂位于楼房的中央偏后位置,庄严肃穆,供奉着叶氏家族的列祖列宗。
学校:承启楼内还设有学校,是族人子弟读书认字的地方。学校位于楼房的二层偏角位置,虽空间不大,但足以容纳数十名学生上课。
避难所:承启楼也是族人的避难所。在战乱或自然灾害发生时,族人可以躲避到承启楼内,凭借其坚固的结构和充足的粮食储备,安心度过难关。
承启楼的文化之深,窥探客家人的风俗习惯?
承启楼不仅是一座土楼,更是一座客家文化博物馆。楼内遗留了大量客家文化的印记,从建筑格局到生活习俗,无不体现着客家人的勤劳智慧和传统精神。
建筑格局:承启楼的建筑格局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和等级制度。楼房呈圆形,中心位置是议事厅和祠堂,周围环绕着套房。这种格局反映了客家人的尊卑有序、家族至上的思想。
生活习俗:承启楼内的生活习俗也保留着浓郁的客家风情。楼内各户人家奉行“男耕女织”的传统,男子外出务农,女子在家操持家务。楼内还设有公共水井、公共灶房等设施,体现了客家人的互帮互助精神。
文化遗产:承启楼内还遗留着大量的客家文化遗产,包括族谱、家训、字画等。这些遗产记录了叶氏家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,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
承启楼的现状之好,如今怎样发展?
解放后,承启楼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受到政府的保护和修缮。20世纪80年代,承启楼又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
近年来,承启楼的旅游开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楼内开设了博物馆、餐厅、民宿等设施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。承启楼也成为永定土楼旅游的重点目的地,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。
如今,承启楼已成为客家文化和土楼建筑的象征。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,更是一座承载着客家人精神和文化的宝贵遗产。
写在弘扬土楼文化,共筑精神家园。
承启楼是闽西土楼的杰出代表,它既是一座建筑奇迹,也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承启楼不仅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记忆,更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。
希望我们都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弘扬土楼文化,传承传统,共筑精神家园。
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,分享你对承启楼或土楼文化的看法和感想。
如需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使用本站搜索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