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传奇故事(揭秘国宝级文物马踏飞燕的发掘与收藏历程)
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输入关键词搜索。
马踏飞燕的传奇故事:从发掘到收藏
时光在甘肃武威的黄土地上流淌,诉说着一段段令人惊叹的历史。在雷台汉墓沉睡了近两千年后,一匹青铜骏马破土而出,它的名字——马踏飞燕,就此名扬天下。
马踏飞燕的出土: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
1969年10月的一个秋日,武威雷台汉墓的考古现场一片热闹。随着一声巨响,一具巨大的青铜车马仪仗俑面世了,而这只是它的前奏。紧接着,一件精美的青铜器映入考古专家的眼帘——马踏飞燕。
当时,考古专家李毓芳的判断是“马超龙雀”,意为勇武的骏马追逐腾空的神兽。而郭沫若先生则认为“马前所踏,似非兽类,乃飞鸟也。”从此,“马踏飞燕”的名字便流传开来。
挖掘过程中,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马踏飞燕取出了墓坑。这匹骏马高昂着头颅,昂扬的尾巴随风飘逸,三足腾空踏于一只展翅欲飞的飞燕之上,姿态矫健,栩栩如生。它的重量为7.15公斤,通高34.5厘米,长45厘米,宽13.1厘米,呈青绿色。
马踏飞燕的创作者:一位神秘的工匠
马踏飞燕的作者是谁?他为何能创造出如此精湛的艺术品?这些问题至今仍是谜团。不过,从马踏飞燕的工艺水平来看,它的创作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。
从复杂的铸造工艺到精美的纹饰雕刻,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工匠的匠心独运。马踏飞燕的整体造型比例和谐,动态感十足,体现了东汉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巅峰水平。
马踏飞燕的收藏历程:从文物到国宝
马踏飞燕出土后,被暂时保存在武威文物管理所。1973年,它被送往北京故宫博物院修复,进行了细致的除锈、脱蜡和补缺等工作。
1975年,马踏飞燕正式被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,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。1983年,国家旅游局将马踏飞燕定为中国旅游标志。1996年,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将其鉴定为国宝级文物。2002年,它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。
马踏飞燕的文化意义:东西方友好的象征
马踏飞燕不仅是青铜器中的精品,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。它体现了汉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,反映了汉文化的开放和包容。
马踏飞燕的原型是西域大宛国的汗血宝马。它象征着中原地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流和文化融合。马踏飞燕出土后,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,被视为中外友好的见证。
结语
马踏飞燕的传奇故事,从它的出土、创作者之谜、收藏历程到文化意义,都让人叹为观止。作为中国旅游标志,马踏飞燕不仅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,也成为中外友好的永恒象征。
亲爱的读者,您是否也被马踏飞燕的故事所吸引?您认为它的出土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!
如需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使用本站搜索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