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峪关的壮美与历史(探寻嘉峪关的文化遗产)
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输入关键词搜索。
嘉峪关:壮美与历史的交织
嘉峪关的历史沿革为何如此悠久?
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(1372年),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,是明代长城西端的关隘。历经明、清两朝,嘉峪关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,是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屏障。
朝代 | 事件 | 意义 |
---|---|---|
明洪武五年(1372年) | 嘉峪关始建 | 明朝为加强西北边防,抵御外敌入侵而修筑 |
明正统十四年(1449年) | 嘉峪关加固 | 瓦剌进犯,嘉峪关抗御成功,朝廷斥资加固关城 |
明嘉靖三十九年(1560年) | 嘉峪关重修 | 蒙古俺答汗入侵,嘉峪关受损严重,朝廷拨款重修 |
清康熙二十七年(1688年) | 嘉峪关整修 | 噶尔丹入侵,嘉峪关再次受损,清廷整修关城 |
嘉峪关的建筑结构有何特点?
嘉峪关由内城、外城、罗城、瓮城、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,全长约60千米。内城为关城的主体部分,呈方形,四周环绕着高大的城墙。外城在内城的南面,呈半圆形,与内城形成钳形夹击态势。罗城在内城的外围,呈长方形,进一步增强了关城的防御能力。瓮城位于关城南侧的正门前,是进出关城的必经之路。城壕包围着整个关城,深度达5米,阻碍了敌人的进攻。南北两翼长城从关城两侧延伸出去,与附近的山脉相连,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防御体系。
部分 | 结构 | 作用 |
---|---|---|
内城 | 正方形城墙,高10米,厚15米,周长约1200米 | 关城的主体,防御敌人的攻击 |
外城 | 半圆形城墙,高6-8米,厚6米,周长约600米 | 辅助内城防御,形成钳形夹击态势 |
罗城 | 长方形城墙,高4-5米,厚3-4米,周长约1500米 | 进一步增强关城的防御能力 |
瓮城 | 位于关城南侧正门前,呈半月形 | 进出关城的必经之路,有利于防守 |
城壕 | 包围整个关城,深度5米,宽度约15米 | 阻碍敌人的进攻,形成天然的屏障 |
南北两翼长城 | 从关城两侧延伸出去,与附近的山脉相连,长约60千米 | 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防御体系,加强关城的防御 |
嘉峪关有哪些典故传说?
嘉峪关流传着许多典故传说,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几个:
1. 击石燕鸣:相传在嘉峪关的悬崖峭壁上,有一块奇石,击之音如燕鸣。据说这是古人用来传递信号的一种方式,可以将敌情迅速传递到关城。
2. 定城砖:传说嘉峪关的城墙中有一块定城砖,得此砖者可镇守城池,保卫一方平安。据说此砖被埋藏在关城内,至今未被发现。
3. 冰道运石:据说嘉峪关修建时,为了加快运输石料的进度,人们在关城外修筑了冰道,然后利用冬天冰冻的河流将石料滑到关城内。
嘉峪关有哪些文化遗产?
嘉峪关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,其中最著名的有:
1. 长城工牌:嘉峪关出土了大量明代的长城工牌,这些工牌记载了修建长城时的工人姓名、职务和报酬信息,是研究明代长城修建工程的重要史料。
2. 嘉峪关关照印版:嘉峪关还出土了嘉峪关关照印版,印版上刻有“嘉峪关关照”六个字,是盖在通行证上的官方印章,证明了嘉峪关在明清时期作为朝贡关口的重要地位。
3. 木觚:木觚是明清时期用于传递文书的竹筒状器物,嘉峪关出土了大量的木觚,这些木觚记载了当年驻扎在嘉峪关的军事情报和政令文书,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。
嘉峪关的旅游价值是什么?
嘉峪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,其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历史文化价值:嘉峪关的历史悠久,是明代长城西端的关隘,见证了古代中国与西域之间的贸易往来和军事对抗。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。
2. 自然风光价值:嘉峪关地处戈壁沙漠与绿洲交界地带,自然风光优美。关城四周环绕着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,形成了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。
3. 军事价值:嘉峪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,其严密的防御体系和雄伟的城墙在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参观嘉峪关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军事防御思想和技术。
1. 嘉峪关的历史对你而言有何意义?
2. 如果有机会,你最想参观嘉峪关的哪个部分?
3. 嘉峪关的壮美和历史是否激发了你的爱国情怀?
如需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使用本站搜索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