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鹤楼背后的谜团,它的传说究竟是真是假?
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输入关键词搜索。
亿万国人的童年回忆,黄鹤楼的魅力何在?
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,黄鹤楼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,与长江大桥隔江相望,是武汉的城市地标之一。这座千年古建筑自古以来就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想象,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。
关于黄鹤楼的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。传说中,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关羽曾在此登楼望江,忽见江面上有一只白鹤飞来,盘旋于楼顶之上久久不肯离去。关羽认为这是仙鹤下凡,便将此楼命名为“黄鹤楼”。
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《黄鹤楼》更是让黄鹤楼名扬天下,诗曰: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”崔颢的这首诗既描写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,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
黄鹤楼之所以被称为“仙楼”,是因为在道教文化中,仙鹤被视为长寿和吉祥的象征,而黄鹤楼又位于道教圣地武当山附近,因此被道教信徒们认为是仙家福地,是神仙居住的地方。
黄鹤楼在历史上多次毁损重建,仅在明朝就重建了九次。其中最著名的重建发生在清朝顺治年间,当时湖北巡抚张昌龄重修黄鹤楼,并悬挂了一块匾额上书“天下江山第一楼”七个大字。
有学者认为,三国时期关羽登楼时所见的“黄鹤”可能并不是一只真正的仙鹤,而是一种被称为“黄鹤”的鸟类,这种鸟类体形较小,体羽呈黄色,常在江边活动。
虽然黄鹤楼经历了多次重建,但其整体风貌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格。现存的黄鹤楼是一座五层八角形木结构建筑,高50.4米,占地面积约3200平方米,是江南名楼的典型代表。
清朝咸丰年间,太平军攻占黄州后,将黄鹤楼上的匾额换成了“愧煞黄州”四个大字,以示对清政府的嘲讽。后来,湖北巡抚李翰章收复黄州后,将其更换为了“天下江山第一楼”的匾额。
除了“关羽见鹤”的说法之外,民间还流传着多种关于黄鹤楼命名的传说。一种说法认为,黄鹤楼是因其建在“黄鹄矶”之上而得名,而“黄鹄”是古代神话中的神鸟。另一种说法认为,黄鹤楼的得名与古代的“黄鹄歌”有关,该歌谣讲述了一只仙鹤因与爱侣分离而飞向黄鹤楼的故事。
除了崔颢的《黄鹤楼》之外,黄鹤楼还曾是李白、杜甫、李清照等众多名家诗人的创作灵感来源。其中,李白的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、杜甫的《登高》、李清照的《武陵春·春晚》等作品都是传诵千古的经典之作。
亲爱的读者们,你们对黄鹤楼还有哪些疑问或见解呢?歡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观点,让我们一起探秘黄鹤楼背后的故事。
如需查找更多旅游攻略,请点击右上角使用本站搜索功能